华尔街的“半神”——传奇交易员 斯坦·德鲁肯米勒Stan Druckenmiller
在金融投资的历史中,乔治·索罗斯这位投机大师所经历的风云起伏总是让人津津乐道。1992年那场著名的狙击英镑之战,便是他的经典战役。当时,索罗斯的年轻助手认为英国政府宣称“英镑不会贬值”不过是虚张声势,实际上英国政府根本无力维持英镑汇率。于是,这位助手果断投入20亿美元做空英镑。
助手向索罗斯汇报了自己的操作后,索罗斯说了一句后来成为华尔街名言的话:“如果你相信逻辑是对的,为什么只投入这么少?” 随后,索罗斯追加了五倍的做空资金。这场针对英镑的投机之战,堪称索罗斯有生以来最大的一次下注,而最终,他们大获全胜。
在这个广为流传的轶事里,人们往往将目光聚焦于索罗斯的果敢决断,却忽略了另一位关键人物——那个制定卖空英镑策略的年轻助手。事实上,这位助手绝非等闲之辈,他堪称索罗斯助手中最精通交易的人,后来更是成长为华尔街的传奇交易员,他就是斯坦·德鲁肯米勒(Stan Druckenmiller)。
在金融领域,“传奇” 这一称号可不是轻易能获得的。就像在体育界,只有像乔丹、费德勒、伍兹这样的人物,才能被尊称为各自领域的G.O.A.T(Greatest Of All Time,史上最佳)。
美国金融业也有几位被广泛认可为G.O.A.T的人物,比如:
沃伦·巴菲特(Warren Buffett):被人们称作“奥马哈先知”,以价值投资策略闻名遐迩。他凭借长期以来卓越的投资成就,以及对投资界产生的深远影响,成为投资界最常被提及的G.O.A.T之一。
乔治·索罗斯(George Soros):因成功做空英镑一战成名,被赞誉为“打败英格兰银行的人”。他敏锐的投资洞察力,以及在全球金融市场展现出的强大影响力,让无数人对其追捧有加。
彼得·林奇(Peter Lynch):在管理富达麦哲伦基金的20年里,他创造了年均回报率达29%的惊人业绩,这一卓越表现使他成为最杰出的共同基金管理者。
约翰·邓普顿(John Templeton):作为国际投资领域的先驱,他一手创立了富兰克林邓普顿投资公司,在全球投资版图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相较于这些声名赫赫的人物,斯坦·德鲁肯米勒的成就丝毫不落下风。在长达三十年的时间里,他保持着年度无亏损的惊人纪录,几乎从未出现过严重失误。而且,他每年的收益率高达30.4%。
甚至有人称他为“赚钱机器”,因为他不仅能赚钱,还号称市场如自己预料时,“我没有情绪波动”。
单从数字来看,这一成绩已然超越了上述几位华尔街G.O.A.T。
不过,要在金融界铸就传奇神格,仅仅拥有傲人的成绩还不够。还得有自己独特的一套投资理论,既能向他人传授,又能被大众理解,并且拥有众多信众。简而言之,就是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影响力。
然而,德鲁肯米勒的性格极为独特。他为人直言不讳,爱憎分明,而且思维变化极为迅速。听他讲话,你能立刻感受到他超高的智商和渊博的见识。但他却不像一位传统的导师,不会对普通投资者循循善诱、耐心教导。或许在他看来,做这件事太过麻烦。
他毫不掩饰自己对拜登政府过度支出财政政策的批评,多次公开表达自己的观点:
“如果从教授的角度评价拜登经济学,我会给它打不及格(‘F’)。我们正处于一个生产力提升和投资潜力增长极具前景的时期,可政府却还在采取类似大萧条时期的支出政策。政府还试图通过法律手段规避相关限制,比如推动数千亿美元的学生贷款减免计划,这或许是出于选举考量。”
从立场和资格角度来看,他的财富水平或许可以解释他的这种行为。他是共和党的坚定支持者,秉持着政府应减少对市场干预的理念。如今,他的个人净值超过110亿美元,在2024年福布斯富豪排行榜上位列第245名。另外,特朗普政府的新任财政部长斯科特·贝森特(Scott Bessent)曾与他在索罗斯的基金公司共事,当时德鲁肯米勒担任首席投资官,贝森特是他邀请加入公司的助手。
让我们来看看这位传奇交易员的人生经历。
1953年,德鲁肯米勒出生于宾夕法尼亚州。他的父亲是一名化学工程师,在他小学时,父母离异,之后他便和父亲先后搬到新泽西,后来又迁至弗吉尼亚。
1975年,德鲁肯米勒从鲍登学院(Bowdoin College)毕业,取得英语和经济学双学士学位。在鲍登学院求学期间,他和劳伦斯·B·林赛(Lawrence B. Lindsey)一起经营过一家热狗摊,而林赛后来成为了乔治·W·布什总统的经济政策顾问。
随后,德鲁肯米勒进入密歇根大学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。然而,在1977年,也就是第二学期读到一半时,他毅然退学,接受了匹兹堡国民银行(Pittsburgh National Bank)石油分析师的职位,这家银行正是PNC金融集团的前身。凭借出色的能力,他迅速得到晋升,在1979年就被任命为研究主管,随后又担任投资主管。
1981年,德鲁肯米勒凭借100万美元的各种独立账户,创立了属于自己的公司 —— 杜肯资本(Duquesne Capital),并担任公司董事长兼总裁。2010年8月,当杜肯资本的资产规模超过120亿美元时,他却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,关闭了这家基金。
1985年,德鲁肯米勒成为德雷福斯(Dreyfus)公司的顾问,为此他经常往返于匹兹堡和纽约之间,每周在纽约生活两天。到了1986年,他索性全职搬回匹兹堡,并被任命为德雷福斯基金负责人。作为与德雷福斯达成协议的一部分,他在继续管理杜肯资本的同时,还在1987年股市崩盘当天早上,通过果断卖出股票成功避免了损失。
1988年至2000年,德鲁肯米勒受索罗斯聘请,接替维克多·尼德霍夫(Victor Niederhoffer)进入量子基金。后来,作为量子基金(Quantum Fund)的首席投资组合经理,他开始为乔治·索罗斯管理资金。
德鲁肯米勒曾读过乔治·索罗斯的《金融炼金术》,他惊讶地发现,自己和索罗斯的投资风格竟如此相似。谈及这段往事,他回忆道:“我读了他的书,很明显其他人都没读懂,但书中有一章关于货币的内容,让我特别感兴趣。那是1987年8月,离股市崩盘大概还有六周。我给他打电话说我读了他的书,之后我们一起吃了午餐,没想到午餐时他就给我提供了一份工作。后来我才知道,他对每个人都提供工作机会,而那些接受的人,他很快就会解雇。”
1988年,他不光进入量子基金,还和现在的妻子结婚了。
1992年,德鲁肯米勒和索罗斯因卖空英镑而声名大噪,这一举措让英国央行(Bank of England)遭受重创。不过,在2000年,由于在科技股投资上遭遇重大损失,他选择离开索罗斯,之后便全身心投入到杜肯资本的管理中。
2010年8月18日,德鲁肯米勒宣布关闭自己的对冲基金。他向投资者表示,试图在管理“巨额资金”的同时,还要维持业内最佳交易记录之一,这种压力让他疲惫不堪,“情绪负担过重”。杜肯资本管理公司在运营期间,年均回报率高达30%,而且从未出现过亏损年份。
德鲁肯米勒是一名自上而下的投资者,也就是宏观交易者,他采用与乔治·索罗斯相似的交易风格,同时做多一组股票、做空一组股票,并借助杠杆交易期货和货币。
早在退休之前,德鲁肯米勒就积极投身慈善事业,每年的捐助规模达数亿美元。他的捐助主要集中在医学研究、教育以及扶贫领域。
值得一提的是,2000年德鲁肯米勒离开量子基金,是因为当时在科技股投资上遭遇亏损。不过,严格来说,他并非整体亏损,只是当时的亏损压力让他难以承受。在2000年初,他就敏锐地预判到市场过于疯狂,于是果断卖空了12只科技股。然而,市场并未如他预期的那样立刻下跌,反而持续上涨,他的亏损头寸很快从2亿美元飙升至8亿美元,亏损比例达到15%,这是他以往投资生涯中从未遇到过的情况,此前他最多亏损5%,这对他的自信心无疑是巨大的打击。
但德鲁肯米勒展现出了卓越的应变能力,他迅速调整交易策略。随着2000年后半年科技股泡沫逐渐破裂,他重新抓住了机会。到了年底,他的收益率竟然达到了42%,再次证明了他在投资领域的非凡实力。
参考资料:
【1】: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X_U6Fp9kmewnTtzQqPayGw
重要声明:本篇文章系本网站编辑转载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与交流学习,文章所涉内容仅供一般性参考,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。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及其他问题,请与本网站联系,本网站将及时进行调整或删除。